- A+
来源:华映资本
8月28日,2024第十八届沙利文中国增长、科创与领导力峰会暨第三届新投资大会开幕式暨全体大会在上海成功举办。
2022年,沙利文创新性地提出了“新投资”概念,并联合政、产、学、研、投、媒各界代表,共同启动了“TIM(Total Investment Management),即全域投资管理”服务体系。沙利文认为,新投资是一种全新的投资理念和方法论、是一个主体多维的空间点阵式服务体系。新投资肩负着“三赋”的使命,即为企业资本运作赋予价值,为行业转型升级赋予能量,为国家经济发展赋予服务。
在大会现场由中新社国际传播上海分公司总监曹卉主持的《“新投资”大家谈》圆桌论坛上,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季薇与元禾原点管理合伙人费建江、海尔资本管理合伙人张嘉诚、常见投资执行董事创始合伙人夏朝阳,从发展新质生产力视角出发,对创投行业“募投管退”各环节的变化进行了梳理与探讨。
季薇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提,除了“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外,还有另外两个因素——“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与“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这就意味着,除了技术的影响之外,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产业端有信心做投资,扩大再生产;需要消费终端的振兴;更需要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而风险投资机构在资源有效配置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以下为现场探讨实录,经华映资本、沙利文整理删改:
曹卉(主持人):今天圆桌的主题是“新投资”大家谈,我先问一个偏宏观的问题,大家认为现在的投资环境中,挑战大还是机遇大?
季薇:我觉得当前行业面临的挑战非常大,募、投、退几个层面都很困难,中国很多行业都还是在缩水的状态,当然也会有机遇,但要看创业者和投资人怎么抓住这样的机遇。
曹卉(主持人):当我们在谈股权投资的时候其实我们是在谈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给投资者带来的机会;也是在谈如果我们面临多变的国际环境、加剧的市场风险,投资的挑战会大大增加。基于此,我们特邀了4位股权投资人共同探讨投资行业发展趋势。请各位先介绍一下自己所在的机构。
季薇:华映资本2008年成立,设立于新加坡和中国。自创立至今16年间,我们经历了中国创投行业从互联网时代到创新创业的时代,再到如今科技投资成为共识的时代。
一直以来,华映坚持以数字化为主线,围绕创新做投资,当然,随着数字化含义深化,我们现在已从数字化延伸至生产制造的全流程。目前华映重点投资通讯、先进制造、能源迭代和新材料、人工智能、农业科技等相关领域。截至目前,我们一共投资了260多家企业,投资特点是投早(主要集中在A、B轮),其中90%的的企业都是经过独立判断做领投。
我们所管理的基金规模已经超110亿人民币,并在去年完成了七期旗舰基金的首关。
曹卉(主持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深入一级市场,不同类型的投资机构,面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目标,有怎样的考量和布局?
季薇:提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提,人们更容易想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但其实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因素——“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与“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这就意味着,除了技术的影响之外,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产业端有信心做投资,扩大再生产;需要消费终端的振兴;更需要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而风险投资机构在资源有效配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新质生产力在发展过程中,确实对我们整个机构也产生了一些影响。
第一,与产业结合更深。过往财务投资机构(尤其是投早期)一以贯之的是Top-down的方法论,即研究驱动,通过预测行业发展前景、梳理行业脉络、厘清产业上下游价值链关系的逻辑来挖掘有机会成长为伟大企业的项目。而当下华映资本实则会在日常与产业链的重点企业、链主企业做更多交流,所以现在的方法论变成了研究驱动加深入地方、深入产业的Top-down与Bottom-up结合的模式。我觉得,现在脱离了产业、脱离了技术转化过程中实际落地行业的投资机构,很难把投资做好。
第二,更抓投早、投小。当下很多投资方向的核心技术,最早都是从高校、研究机构的积淀中转化而来。华映和各地研究机构都保持着深度、密切的联系,我们希望借此更早看到一些创新型技术的发展脉络并从源头做好技术人才资源的积累。
第三,更加具备全球视野。过往企业出海是利用中国发达的供应链,将成熟的和互联网、电商等相关的模式搬到国外。而今天受局部逆全球化贸易壁垒的影响,很多企业会将生产制造环节进行全球化布局;并且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是在形成了全球竞争力之后才进行全球化布局,而是在最初做中国市场与全球市场相关的生产要素配置时,便已经思考了全球化问题。作为投资机构,我们应该在此过程中为企业提供帮助,华映具备一些独特的优势,我们在深耕各地产业链的同时,由于合伙人团队均具备全球化背景,可以帮助被投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解决适配性、合规性等问题。
曹卉(主持人):“管”这个维度本质上是在为企业赋能,各位所在机构有哪些特别的“管”的策略?
季薇:过往十年间,投资机构对企业的管理发生了很大变化。十年前在投资会上如果提起“管”,会有很多争议,当时的投资人都觉得优秀的企业不需要管理,投资机构只需要给到资金,这些企业便会自己成长为伟大的企业。但现在,为被投企业赋能,已成为毋庸置疑的选择。但关于要怎样赋能,还是有更进一步的变化。
展开来讲,华映除了过往投后团队为被投企业提供的常规赋能、定期战略发展探讨、资源对接这些举措,如今会有三个层面的加深:一是会与被投企业进行更高频的信息互动,因为企业更多都是在微观的业务上埋头劳作,但我们对于行业宏观政策的变动会有更多的研究,而这些信息很可能会对他们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所以需要更高频进行对齐。二是搭建更多桥梁,即在落地层面,为企业找到符合其发展的地方并做对接;三是在出海层面配备更大、更专业的团队,帮助企业进行全球化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