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广州)中国画展区”持续引人关注,“广州市美协主席团专家导赏活动”也成为了这段时间广州艺博院(广州美术馆)的重要活动,过去一两个星期,分别有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朱光荣、金仁贵,广州美协主席团成员、增城区美协主席邹俊豪等导赏。
接到为社会观众导赏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览的任务后,为了对导赏尽责,我先后去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现场观展了两次,对自第七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在穗举办以后,35年再来广州展出的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如何通过导赏活动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中国画、读懂中国画,让我思考了半月有余。
回想起,30多年前广州美院国画系毕业后,我希望能寻找到省外良师,帮助自己拓展全国视野,最终在1993年有幸拜师于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岗位上调来广东画院的王孟奇教授。王老师就读南艺时,就是齐白石入室弟子陈大羽慧眼相中的高材生,大学毕业后,在一众老教授的力荐下,他得以留校任教,而后更成为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学术带头人。拜入王老师之门后,他却从未给我示范画画的过程,而是一直灌输我如何培养锐利的审美眼光,如何通过对比来正确评判艺术作品的高低。
我觉得培养眼光乃重中之重的审美第一要务,故此决定导赏工作以此为突破口和最终方向。我向观众重点介绍进京展的作品,作品的构思妙在哪里,技巧高在何处,寓意深在何方,评委为什么会欣赏。个别观众在我的启发下也有了呼应及交流,话语里体现出对作品的理解,有了自己的判断和思考,产生十分可喜的导赏碰撞效果!
由衷希望类似的艺术导赏工作以后还有更多机会去实施,广大群众的整体艺术审美水平得到提高,反过来也会让艺术家更有紧迫感和危机感,更有催己奋进的劲头,艺术事业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兴盛与腾飞!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