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新快报讯 记者朱清海 通讯员潘炜玲 魏振鹏报道 8月20日,在梅州市五华县省纵向组团帮扶工作队(以下简称“纵向工作队”)、乡村振兴驻安流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下简称“驻镇工作队”)等共同见证下,红根然综合楼暨梅州五华红根然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根然公司”)等多个基地教学点揭牌,为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注入强劲动力。
今年,纵向工作队结合五华实际,充分发挥组团帮扶单位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组团式”帮扶新模式,创新开展“送图下乡”活动,助力乡村“按图索骥”,立足生态特色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绘就五华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
发挥行业优势 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开展“组团式”帮扶工作以来,纵向工作队把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立足五华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发挥省自然资源厅、省税务局、广晟集团3家帮扶单位的资源优势,把“绿色产业”作为首选方案,大力推动产业特色化发展。
今年5月,纵向工作队联合省、市自然资源系统,五华县委、县政府等,形成合力,向全县450个村(居)开展“送图下乡”活动。活动第一站选在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的安流镇红山村,工作人员现场指导镇村干部读图用图,利用地图为村庄精准画像,全方位摸清土地资源“家底”,精准指引农村土地使用、房屋建设和项目实施等。
“本地企业规划有了依据,乡贤回乡兴业有了底气。”对于纵向工作队送来的地图,红山村负责人如获至宝。有了“宝藏地图”,可以激发释放乡村发展的活力潜能。
张春梅是红山村远近闻名的“产业村长”和致富带头人,扎根农村二十余载,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种养业,建设五华红山三黄鸡放养示范基地,成立红根然公司,打响“红山鸡”品牌,带着村民一起走上产业致富的道路。
“每年,税务部门都会来走访问需问计,十分暖人心。”张春梅告诉新快报记者,近年来,公司健康发展离不开纵向工作队和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比如税务部门主动上门指导服务,深入宣传涉农税费优惠政策,“我们企业近两年就享受到减免10万余元(的优惠)。”
坚持绿色发展 聚力推动产业升级
“加大培育推动梅州五华红根然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产业升级,实现2024年‘四上’企业培育目标。”按照《梅州市五华县省纵向组团帮扶工作方案(2023年-2026年)》,纵向工作队充分整合资金、科技、政策等各方面资源优势,有力推进产业升级。
针对红根然公司发展遇到的难题,纵向工作队联合驻镇工作队与省农科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推进产学研合作,以“公司+科研院所+基地+合作社”的模式,探索出“山上果药茶、山坡猪牛鸡、山下鱼鸭鹅”的生态种养“红山模式”。
目前,红山三黄鸡放养示范基地探索形成了产地清洁、生产绿色、全程管控的科学放养模式,有效带动周边农户一起发展、增加收入。2024年,红根然公司被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生产基地”,为“红山鸡”飞入大湾区打开了新的大门。
做实消费帮扶 助力产业发展壮大
“省税务局发动税务系统采购我们的农副产品,最近采购的一批农副产品已完成供应。”红根然公司经理徐威虎告诉新快报记者,省自然资源厅、广晟集团积极协调对接系统内单位和企业,通过单位食堂、工会采购等多种方式助力消费帮扶行动,有力推动产业发展壮大。
第一批驻镇工作队队长张志杭表示,组团帮扶安流镇以来,省自然资源厅共投入资金4582.2万元支持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消费帮扶890万元;协调市县自然资源局给予资金支持约50万元;协调组团单位中铁建发展集团投入资金347.2万元支持重点帮扶工作,其中实施消费帮扶34万元;引进5家企业投入资金共约1660万元,推动当地产业发展;金融助理协调农业银行投放助农贷款1946万元,惠及45户种养户。
乘势而上,工作队将持续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聚焦创新创效、带动产业、人才培育三个关键,实施产业头雁工程,助力企业产业升级,携手畅通农产品出山渠道,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新成效、乡村全面振兴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