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起舞 银行股持续走强

  • A+
所属分类:科技
摘要

8月22日,三大指数集体收跌,创指、深成指跌近1%。板块方面,银行股持续强势,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涨幅居前;服装家纺板块上涨,探路者20cm涨停,三夫户外、日播时尚、如意集团(维权)涨停封板;ST板块逆势活跃,*ST景峰拿下36天33板;游戏板块熄火,富春股份(维权)跌幅居前;人形机器人板块陷入回调,亿嘉和(维权)、鸣志电器跌停;影视院线板块持续调整,华谊兄弟跌超10%领跌。总体看,个股呈普跌态势,下跌个股超4400只。

8月22日,三大指数集体收跌,创指、深成指跌近1%。板块方面,银行股持续强势,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涨幅居前;服装家纺板块上涨,探路者20cm涨停,三夫户外、日播时尚、如意集团(维权)涨停封板;ST板块逆势活跃,*ST景峰拿下36天33板;游戏板块熄火,富春股份(维权)跌幅居前;人形机器人板块陷入回调,亿嘉和(维权)、鸣志电器跌停;影视院线板块持续调整,华谊兄弟跌超10%领跌。总体看,个股呈普跌态势,下跌个股超4400只。

截至收盘,沪指报2848.77点,跌0.27%;深成指报8162.18点,跌0.82%;创指报1546.63点,跌0.76%。就盘面看,银行、服装家纺、ST板块涨幅居前,游戏、影视院线、能源金属板块跌幅居前。

银行板块持续走强

昨日,券商股午后持续走弱。截至收盘,锦龙股份跌停,国盛金控、信达证券、天风证券等跌幅靠前。

银行股维持强势,上海银行、江苏银行、邮储银行创年内新高,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四大行再创历史新高。

8月以来,多只国有大行股多次突破最高价。数据显示,工商银行年内累涨43.5%,农业银行年内累涨42%,中国银行涨35.06%,建设银行涨34.53%,交通银行涨48.93%。

华福证券研报指出,今年来银行板块走强有三方面驱动因素。一是股息率选股逻辑在板块内的扩散,高股息策略从国有行扩散到中小行。二是地产政策的优化。三是市场对于银行净息差下行放缓以及基本面即将见底的期待。展望未来,银行板块要更多检验前期政策的效果以及未来基本面的走势。

银行股投资价值凸显

央行行长潘功胜日前指出,中国金融体系整体的风险水平大幅度下降,下半年将加快已出台的金融政策落地见效,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金融支持。这也为市场带来更多信心。

多家机构对银行板块的未来前景表示乐观。目前基于高股息策略,多家机构表示对银行板块看好。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预计上半年上市银行整体扩表与业绩增速将保持平稳。当前银行股具备政策支持度和业绩稳定性的支撑,叠加金融产品配置偏好逻辑不改,分红收益空间确定性强。

万联证券认为,银行股较高的股息率以及极低的估值成为资金的优选。叠加市场防御需求上升,助推了整个银行板块的市场表现。

“往后看,高股息策略中分母端的支持因素或已较多反映,而分子端的稳定性成为高股息选股的重点逻辑。此外,就分红的角度看,分红率的提升也有利于银行股估值的提升。”万联证券指出。

业内分析人士进一步指出,投资者的高度信心,也预示着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银行股作为“压舱石”的作用愈发凸显。随着经济复苏进程的推进和金融政策的持续支持,银行板块有望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为投资者创造更多价值。

转型提升长期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股股价的走强不仅仅是对当前市场环境的反映,更是银行业近年来转型升级成果的体现。

近年来,面对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加剧以及客户需求的变化,银行业纷纷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例如,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的应用,银行在风险管理、产品创新、客户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华东区某资深银行从业人士指出,银行业也在积极推进业务模式创新,加强与非银金融机构的合作,拓展新的增长点。例如,通过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新兴业务领域,银行不仅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更加全面、高效的金融服务,也拓宽了自身的盈利渠道,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展望未来,随着经济复苏的加速和金融政策的持续支持,银行板块有望继续领跑市场。一方面,银行业将继续深化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随着居民财富的增加和理财需求的提升,银行在财富管理领域的发展空间也将进一步拓展。这些因素都将为银行板块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不过,尽管银行板块当前表现强劲,但投资者仍需关注潜在的风险因素。首先,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仍可能对银行板块造成冲击。其次,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也可能影响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此外,监管政策的调整也可能对银行板块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投资者在配置银行股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并保持谨慎态度。

据证券时报、券商中国

相关

净息差收窄影响银行业利润增速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2024年二季度银行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3万亿元,同比增长0.4%,增速有所放缓(一季度增长0.7%)。其中,大行及民营银行净利润均同比出现下滑,增速分别为-2.87%、-1.94%。

金融监管总局统计与风险监测司司长廖媛媛指出,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持续放缓,主要是受到了贷款利率持续下降、净息差不断收窄的影响。

今年1~7月,银行新发放企业类贷款平均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了39个基点,较前期高点即2021年下降超过100个基点。上半年,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4%,同比下降19个基点,较前期高点下降超过50个基点。

廖媛媛表示,保持合理的利润水平对于银行及时补充资本金、维持稳健运营、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利润增长放缓压力,近年来,商业银行已通过多种方式内部挖潜、降本增效,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仍处于合理区间。

对于部分民营银行净利润增速负增长的情况,廖媛媛称,今年上半年,民营银行总体是盈利的,但有几家民营银行净利润同比有所下降,主要是这些银行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加大了拨备计提力度,直接影响了当期利润,导致净利润出现阶段性下滑。据第一财经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