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毫米级血管上缝8针 为糖尿病足患者保肢

  • A+
所属分类:科技
摘要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副主任 李罡 在糖尿病足的阴影下,患者们常常在截肢的边缘挣扎,生活品质一落千丈,心灵背负着沉重的枷锁,并发症如影随形。2023年至今,李罡借助“显微游离组织瓣移植技术”为数十位糖尿病足患者守护了肢体的完整,让他们逃过一“截”,为他们点燃了生的希望。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副主任 李罡

在糖尿病足的阴影下,患者们常常在截肢的边缘挣扎,生活品质一落千丈,心灵背负着沉重的枷锁,并发症如影随形。2023年至今,李罡借助“显微游离组织瓣移植技术”为数十位糖尿病足患者守护了肢体的完整,让他们逃过一“截”,为他们点燃了生的希望。

深耕烧伤整形领域14载,他不仅挽救了患者的生命,还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让他们摆脱了截肢的阴影,他就是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副主任李罡。

主动学习粤语与病患拉近关系

李罡来自四川广元秦岭下的一个小山村。在他年幼时,村里有一名远近闻名的赤脚医生。“虽然她只是赤脚医生,但是在乡里的地位非常高的。让我从小就感觉做医生有一种神圣感,还有一种崇高感。”李罡坦言,这位赤脚医生使他对医生这个职业产生了向往和敬仰。

怀揣着这份热忱,李罡报考了医学院。可当上医生后,李罡发现这份职业比想象中要难很多。医生不光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医生不仅要面对急诊急救等情况,还需要学会跟病人沟通,与团队进行合作。

来到广州后,为了能更好地与到医院就诊的老人家沟通,李罡主动学习了粤语。“我现在说得可能不那么好,没那么连贯,但我还是会尽量用粤语去跟他们交流,拉近我们之间的关系。”

李罡的手机加了上千名患者的微信,“只要患者想加我的微信我都会通过。很多时候,他们就在微信上面留个言,我要是有手术,就在手术完之后回他们,其实这样的沟通蛮好的。”李罡曾救治过一个因病长期服用激素,导致腹股沟出现大范围皮肤感染坏死的小女孩,从四五岁开始,至今已经跟踪治疗三四年了。其间,小女孩时不时通过父母的微信向李罡汇报情况、预约复诊等,双方一直保持交流互动。

现在,李罡每年主刀各种难度的手术数百台,其中复杂和高风险手术占比达80%以上,高于广州地区同级别医师的平均水平。他认为自己选择医生职业没选错,因为医生面临的是持续不断的挑战。“每一个病人都是一次挑战,当你挑战成功以后,会由心而生一种快感。”

毫米级血管缝合实现组织重建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中晚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糖尿病足溃疡引发感染的概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李罡说,传统的治疗手段是先对患者的伤口进行清创,然后按周期换药医治。这一过程时间很长,有时候半年至一年后疗效都不尽如人意,患者最终不得不面临截肢。截肢后,患者精神压力大,因行动不便,卧床随之会出现压疮、肺部感染、心脑血管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各种严重并发症。“我们有研究表明,糖尿病足患者截肢后,五年内的生存率只有50%。”李罡说。

而显微游离组织瓣移植技术应用于糖尿病足治疗,首要的目的就是治好患者脚部的伤口,避免截肢。具体而言,医生需要从患者的大腿部取下一块组织,通过高难度的显微外科手术,将组织移植至脚部缺损区域,实现组织重建。这一过程中,关键的是毫米级的血管缝合,它要求医生在直径约1毫米的血管上缝8针,精细程度高、操作难度大、手术时间长。李罡说道:“血管缝合手术需要在显微镜放大10倍至20倍的情况下进行,稍微手抖一下,眼前就像地震一般,所以要求医生的手要有很强的控制力。”

为了让患者逃过一“截”,2023年以来,李罡作为首席专家开展“广州地区临床特色技术——显微游离组织瓣移植在糖尿病足保肢治疗中的应用”,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已成功为数十名糖尿病足患者保肢。

对比传统的清创、换药的治疗方法,这项技术的优势之一是快,创面修复的时间只需一个月左右。同时,修复的质量也相当高,不仅可以有效地修复创面,还能重建下肢远端的血供,改善脚部的血运,提高组织的抗感染能力,极大降低了复发的概率。患者不仅不用截肢,创面修复后还可以正常下地走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医生最重要的品德是共情能力

在李罡看来,作为一名医生最重要的品德是共情能力。“能够感受到患者的痛苦,比如身体上、经济上的痛苦,是很重要的一个品德,也是成为一个好医生最重要的一点。”

拿起手术刀,他是日日夜夜奋战在手术台前的医生;放下手术刀,他是为研究生答疑解惑、培养优秀人才的导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他要求学生用鸡翅膀等,在显微镜下练习血管缝合。对己、对学生,他都严格坚持“对患者有利”的底线,在做医疗决策时,“做对患者有利的决策,不做损害患者利益的决策,不管是身体上的损害还是经济上的损害”。

即便是拆纱布这样的小事,他都会多想一步,尽可能地减轻患者的身体疼痛感。在帮患者拆纱布换药时,他不是迅速扯下纱布,而是先用生理盐水慢慢湿润纱布,再小心翼翼取下。“这不仅能减轻患者的身体疼痛,更增强了他们对医生的信任感。”李罡说。他曾遇到过一家四口因遭遇煤气爆炸全部受伤。在了解到这家的经济困境,他和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积极协调公益组织、儿童基金、社工等资源为这家孩子治疗瘢痕。

除了在医院救治患者,李罡还会定期走进校园和社区,向公众科普烧烫伤急救、糖尿病足等知识。近年来,他每年完成10余场“生命安全教育——急救知识进校园”科普宣讲活动。

作为医生,李罡表示最高兴的事是看见患者康复。他坚信,每一次治疗的成功,都是对患者及其家庭的守护。

“能够感受到患者的痛苦是很重要的一个品德,也是成为一个好医生最重要的一点。”

——李罡

对话好医生

新快报:成为一名好医生,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李罡:好医生必须具备四个素质。第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为患者解除病痛。第二要有一颗仁爱的心,在做任何决策的时候,都必须对患者有利,不能损害患者的利益。第三要不断学习创新,善于总结临床经验,提出新方法、新思路,反哺临床实践。最后要善于沟通,具备团队合作能力。

【人物简介】

李罡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烧伤、整形及难愈性复杂创面修复重建工作。在美容整形及瘢痕治疗、显微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复杂毁损性创面、糖尿病足保肢治疗、大面积危重烧伤患者的救治等方面具有较深的造诣。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洁 高镛舒 实习生 张齐霖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