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来源:华映资本
、
比博斯特成立于2021年,是全球领先的智能底盘解决方案供应商,2024年1月,华映资本曾作为联合领投方,参与了比博斯特A+轮融资。
华映资本管理合伙人章高男表示:“对于科技投资,我们一直坚持增量市场、高壁垒和市场头部的投资原则。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电动化和智能化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华映资本一直关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零部件的投资机会。其中,线控底盘作为自动驾驶执行层的核心,未来将迎来爆发期。”
作为智能驾驶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线控底盘技术素有智能驾驶的“最后一块拼图”之称。
“前几年,新能源车企的竞争更多集中在市场定位、成本等层面。而今明两年,随着新能源车制造工艺日臻完善,质量水平趋于稳定,其竞争的主战场也会发生转移——更多集中在智能驾驶层面。”
比博斯特创始人兼CEO刘晓辉认为,在市场的这种需求之下,叠加线控底盘产品的量产与大规模应用,智能驾驶行业将在2026-2030年迎来爆发期。
比博斯特是全球领先的智能底盘解决方案供应商,下设上海虹桥、北京丰台两大研发中心及江苏南通生产基地,入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公司汇集了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近30年汽车电子产品的研发经验和技术积累,形成了智能制动、智能转向、智能悬架控制器、域控制器等线控底盘全系产品矩阵,长期致力于为全球汽车市场提供智能底盘核心零部件和系统解决方案,赋能智能底盘多元化变革。
融资方面,2024年1月,比博斯特完成超2亿人民币A+轮融资,由华映资本、策源资本联合领投,风帆创投、上海科创基金、保隆科技(SH:603197)跟投,老股东红杉中国对公司持续追加投资。2023年内,其A轮累计融资超4亿元人民币。
专注原始研发
拥有近30年技术积淀
线控底盘主要包括五大核心系统:线控油门、线控换挡、线控悬架、线控转向、线控制动。其中线控油门和线控换挡因技术发展较早,已经在主机厂得到广泛应用。线控悬架、线控制动和线控转向因起步较晚,且技术门槛高,目前渗透率处于低位。
刘晓辉将线控底盘的技术迭代分为三个代际:
1.0时代起于上世纪90年代,特点是各系统之间独立工作,没有太多交互与通讯的数据流。彼时正值德系、美系、日系、韩系汽车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以市场换技术”,对于底盘产品的追求是稳定可靠,近20年间几乎没有功能层面的迭代。
2.0时代底盘的发展则是由车企电动化、智能化趋势所驱动,特点是快速迭代与技术降本。该阶段汽车的通讯速率大幅提升,数据、系统交互增多,智能化相关的需求变大,这对底盘执行器功能迭代速度的要求非常高;在成本层面,过往很多的部件变为了一体化压铸,以制动系统为例,过往有行车制动系统、驻车制动系统以及车身稳定性控制系统,目前三者已经被合为一个系统。当前正经历的便是底盘迭代的2.0时代,大的系统之间仍旧独立,但软件层面已经与各个系统有了很多交互。
3.0时代的底盘技术,会有更多的跨域融合。现阶段的融合还是底盘一体化控制融合,比如制动、转向、悬架三个系统的融合都还在底盘技术层面,而未来下一代底盘技术的跨域融合则是物理层、控制器、软件层等都进行融合,产品在域控中完全融合,进一步实现技术降本。但由于底盘与整车新软件架构的设计仍需要较长时间,所以目前各公司仍处于探索阶段,距离真正落地至少还需5年。
“当前底盘技术正在从2.0向3.0时代迈进,这也意味着,在未来10年中,技术将一直处在活跃的变革期,留给创业公司很多创新性机会。”
除此之外,整个底盘市场规模也非常大,且处于高增长的窗口期。根据刘晓辉的计算,单从国产替代来看,到2027年市场规模就将突破千亿。
但对于初创公司而言,想要抓住这个正在迅速崛起的蓝海市场并非易事。
第一,由于行业安全等级要求极高,不允许发生诸如“刹车失灵”之类事件,赛道的PPM必须是0,所以相对应的技术门槛也非常高。一直以来,市场都被博世、大陆、采埃孚等国际巨头所垄断。
第二,新能源车的快速崛起与成本内卷带动了整个供应链产品的重新定义与开发,智能化的加速也带动了底盘产品的快速迭代。这对公司技术原创性与创新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从2016年开始就有很多在底盘领域创业的企业,大家也都有过辉煌的时刻,但是至今仍未有一家龙头企业跑出来,最核心的原因就是近几年底盘的技术变革速度非常快,这需要企业能不断从原理层进行创新。”
第三,知识产权问题。从过往经验来看,一旦初创公司产品销量达到一定规模,外资巨头就会频繁追究其侵权问题,如果项目的技术没有积累的历程、无法追溯源头,其将面临不间断的诉讼。
比博斯特的核心优势之一便是技术渊源颇深。刘晓辉本科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开始于清华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汽车智能执行器、线控底盘、汽车动力学与控制。由于其所在的清华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创业氛围浓郁,加之刘晓辉一直以来都有创业的打算,于是他便在2018年跟随同组师兄第一次尝试创业。作为公司合伙人,除了线控底盘相关产品的研发,其在公司融资、团队搭建、组织进化、市场销售等层面积累了较多经验。2020年公司被潍柴动力并购,彼时人员规模已经超200。
2021年,出于将自己所研发产品拓展至更多领域的想法,刘晓辉创立了比博斯特。由清华大学教授宋健、于良耀担任联合创始人。其他高管也均具备多年行业从业经验,来自于比亚迪、上汽、博世、通用电气等巨头。
以共生为理念
成国内首家量产One-Box的初创企业
纵向来看,比博斯特背靠清华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有着近30年的技术与人脉积累,这使其能够保证在技术上原研实干、无专利风险,同时保有源源不断的创新原动力;横向来说,公司以“共生”作为发展的重要理念,与上游供应链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我们的创业背后并不只是一支形单影只的团队,行业内上游公司对我们的配合度非常高,这对于一家初创公司而言十分难得,有一些上游的企业甚至已经成为了比博斯特的股东。”
一纵一横交错之中,比博斯特既能对产品的变革及终局有透彻的分析,又能抓准时间窗口将产品落地。目前其已经具有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BIBC(One-Box)、全解耦电液式线控制动系统BDBS、电子车身稳定性控制系统BESC、制动防抱死系统BABS、电子机械制动系统BEMB、拖挂式房车电子制动系统BRVEB、电动冗余转向电控系统BEPS、线控转向电控系统BSBW、智能悬架供气系统BAS、底盘域控制器BCDU全栈开发能力,Two-Box、One-Box均已实现量产。
在刘晓辉看来,比博斯特的发展与行业对产品放量、商务落地所期待的时间线非常吻合。以对One-Box产品的布局时间点来看,2022年市场上Two-Box产品非常火爆,但比博斯特仍旧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资源研发One-Box产品,两年之后,One-Box果真成为了市场的主打产品。“在不同时间窗口对于核心产品的定义与布局,构成了线控底盘领域创业公司的本质性差异。”
2023年6月,比博斯特正式发布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BIBC(One-Box)。经过一年多反复的测试、标定、验证,经过了小批量出货,十余万公里的路试,今年7月其One-Box正式以高质量的产品状态大批量交付客户,全栈智能制动产品单月交付超3万套。
作为国内首家量产One-Box的初创企业,比博斯特在各个层面都做出了突破:
整个产品和系统的集成层面,公司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进行合作开发;
产品零部件层面,为了保证One-Box产品整体的一致性,对于像电磁阀、电磁线圈等零部件,比博斯特联合供应商在工艺上进行了改良,使得零部件质量得到大幅提升;零部件的测试层面,比博斯特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包括电磁兼容干扰、耐久试验、高低温试验,以及DV、PV、EMC的验证等等;
整车搭载的测试与验证层面,为了确保产品真正实现功能的执行,公司进行了近十余万公里的里程测试,其中包括将搭载产品的车辆从东北驾驶至上海,在不同的温度地段、工况地段都会暴露出不同的问题,比博斯特对于出现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决。
以十分重要的产品一致性为例,为了确保产品装至每台车上具备完全的一致性,公司需对生产线上每个零部件的尺寸与公差进行严格要求,同时需探索出每个部件最适合的压铸力。比博斯特一方面会对所有的来料会进行全检;另一方面,为了应对高一致性所带来的成本上升,公司会如上文所述,在工艺上帮助供应商做提升,最终实现降本。
One-Box的大批量交付意味着比博斯特的发展迈入新阶段。比博斯特已完成智能制动、转向、悬架XYZ三轴布局,在实现智能制动、转向和悬架的量产后,下一步将实现三个系统的融合控制,为客户提供智能底盘系统解决方案,为未来的汽车智能化及无人自动驾驶提供更好的支持。“二代与三代底盘技术之间有很多衔接,随着汽车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底盘技术会进入快速发展与迭代的阶段。”
而之所以能发展如此迅速,除了技术上的原研能力,资源的深度链接与共生的发展理念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在同门师兄弟的支持之下,比博斯特的生产制造工厂在三个季度内便从开始装修到了可以量产交付的阶段,产线落地过程中有40多位行业资深从业者驻场;再比如,在多方引荐之下,比博斯特所选择的是能力水平很高的上游供应商,其对比博斯特有较强信任基础,合作起来更加容易,这使得比博斯特能够在为客户缩短产品开发周期的基础上,价格也具备一定优势。
当前国内车企在产品迭代上内卷严重,缩短开发周期成为重中之重,如何在争分夺秒的情况下将产品研发落地并保证质量,成为以比博斯特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提供商的核心挑战。比博斯特将客户诉求放至第一位,以向吉利汽车提供One-Box产品为例,该产品的常规研发周期在8-12个月,而比博斯特6个月内便实现了交付,为客户大大拉长了竞争窗口期。
这也是在刘晓辉看来比博斯特与博世等巨头外显的差异所在——客户配合度更高;面向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的迭代速度更快;综合价格更低。
而当被问及是否将比博斯特定位为“中国的博世”,刘晓辉谈到了二者的内在差异点:“从成绩上,博世是我们的发展目标,但在发展理念上,比博斯特与博世有着很大的差异。时代的变化很大,在新的竞争格局之下,新一代的企业需要与市场适配的打法,曾经在博世的打法中,都是其开发完新产品,继而给到车厂试用,但这显然不适合如今的初创企业。”刘晓辉认为行业生态配合的新模式,既要有与上游厂商更开放、更深度、更透明的合作,也要有对下游客户的密切配合,更多进行价值共享。
生而全球化
内卷时代的机遇所在
不管是社会层面,还是汽车行业层面,近几年都存在着严重的内卷,置身其中,刘晓辉一直在思考如何破局,寻找机遇。在他看来,以下四个层面最需要优先分析清楚。
第一,自身技术的差异化。在底盘赛道中,从数据积累以及加工制造工艺来看,相较于博世、大陆等巨头,初创公司很难有较大的优势,但是企业可以从软件的技术创新上发力,比如比博斯特在制动转向和悬架多系统的耦合控制上有比较突出的特点。
第二,产品种类。任何一家公司,在创业时既要有基石产品,也要适应市场实际变化。比博斯特的基石产品是制动产品,其市场爆发力强,但国产化的测试周期很长,故而公司选择了同时布局测试周期短但差异化也并非特别大的悬架与转向领域。
第三,适合当下市场的发展模式。上文中提到,“共生”是比博斯特的重要发展理念,将其落地便是“集团”的概念。对于一家初创公司而言,其精力非常有限,在某个细分产品领域进行创新已非易事,就如比博斯特的大本营是制动产品,但关于悬架与转向产品该如何快速布局?对此,很多外资巨头都选择成立集团进行运作,但这并不与中国的市场坏境相适配,国内更适合从资源的角度进行整合。目前比博斯特已经整合了悬架和转向领域的两家头部企业,在销售渠道和业务上,几家公司实现了深度绑定,一起应对市场的内卷。
第四,全球化。底盘领域国内外的竞争准则有所不同,对于国内初创企业而言,海外市场在两方面优势明显:首先,海外客户确定性非常高,公司可以计算出比较明确的成本;其次,海外市场更加公平公正,客户能更客观地接受初创公司的长板与短板,对中国产的零部件少有先天的质疑。而且,国外无论是燃油车车企还是新能源车车企,要与中国车企竞争,必须要拥有与后者同样的供应链配合度、响应速度、性价比,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对于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而言,海外是一片更大的蓝海市场。
比博斯特是生而全球化的企业,目前其在渠道上已经有了优质合作方,在中东的市占率达20%,欧洲与美国也已小批量交付,马来西亚、印度正在洽谈之中。今明两年,扩大海外业务将是比博斯特的重点战略之一。
未来,比博斯特将持续进行更多底层技术的创新,向成为一家具有行业引领性的伟大企业迈进。
创业是一场孤独的旅程,人们很容易看到台前的光鲜,但领导者的真正工作,往往隐匿在聚光灯背后。在无数个转辗反侧不为人知的日夜,那些决定咬牙坚持的瞬间,那些独自做出的成千上万个决策,才让他们翻越重重困难,走向心中的应许之地。
因此,我们推出「映见」特写栏目。在这里,我们关注创业者背后的故事,关注他们走过的关键时刻,以及梦想背后的驱动力。我们相信,创业者精神就是持续去做自己相信的事情,华映资本愿意陪伴并见证伟大的诞生,向创新者致敬,与坚持者同行。
Meridian
互动送好礼
看完映见·特写这期对于比博斯特的深度访谈,您有什么想法和见解?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将从中抽取3位优质留言的幸运读者,送出华映大礼包一份。
活动截至9月15日
获奖用户请收到通知后24小时内回复邮寄信息,未收到通知或未及时回复则视为“谢谢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