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画院理论研究室主任、入选作品作者刘三齐:反映五年来中国画创作的状态和面貌

  • A+
所属分类:科技
摘要

近段时间,五年一届、素有美术界“奥运会”之称的综合性全国美术大展——第十四届全国美展的各大画种正在全国各个举办地火热举行,这是对五年来全国美术创作的一次大检阅,也是美术界的一大盛事,备受各界关注。

近段时间,五年一届、素有美术界“奥运会”之称的综合性全国美术大展——第十四届全国美展的各大画种正在全国各个举办地火热举行,这是对五年来全国美术创作的一次大检阅,也是美术界的一大盛事,备受各界关注。

此次展览的中国画展区刚好在广州,展览期间,我也应邀作为广州美协组织的导览专家之一,有机会向一些美术爱好者或普通观众,深入介绍展览情况,一起交流欣赏参展作品。对于我,也是一次对参展作品进行认真学习和思考的机会。在这过程中,我也努力从专业角度,结合观众的欣赏水平和层次,深入浅出介绍或解读作品的创作情况、艺术内涵,启发和引导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作品,同时,也使作品能更好地面向社会大众,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我认为这是每一位美术工作者责无旁贷和意义重大的工作。

此次中国画展,参展作品数量为历届之最,无论是在题材、构思、形式、技法、风格等方面也呈现出较强的时代性、丰富性和多样性,基本反映出五年来全国中国画在主流创作上的状态和面貌。

对于专业人员来讲,未来的创作还要继续,也慢慢从中获得启示,并吸收、消化和调整,作为画家,关键还是要根据自身条件,找准创作方向,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随着人类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数字化、人工智能等的大量推广运用,中国画的真正价值如何体现,其创作模式、形式方法、题材内容等如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这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创作谈]

刘三齐谈《千峰深处闻泉声》:借笔墨达意抒怀

作品以中国山水画为表现形式,通过纯水墨形式表现山石、树木、流泉等山水形体对象和符号,努力继承和发挥传统笔法墨韵,强调中锋用笔,笔重浓墨,画面黑白、粗细、浓淡、干湿等对比突出,追求既有传统程式化运用,也融入造化中的生机与鲜活,随心而作,随性而为,随意发挥,借笔墨达意抒怀,希望借此追求浑厚华滋、苍茫雄浑的笔墨意境和气象,努力探索中国大写意山水画的现代化表达。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