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来源:蓝驰创投
8月22日,由蓝驰创投承办的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通用机器人与具身智能前沿技术产业化论坛”在北京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来自顶级高校及研究机构、产业方、头部创业者和顶尖投资人齐聚一堂,探讨了通用机器人与具身智能前沿技术从学术到产业的落地思考与实践。
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由中国电子学会、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共同主办,是机器人领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顶级盛会。蓝驰创投此次承办的“通用机器人与具身智能前沿技术产业化论坛”,是本次大会上唯一一场由市场化创投机构发起的论坛。
这也是当天听众数量最多、驻足最久的论坛。在座位有限的情况下,相当多没有座位的听众站满三小时,只为听取前沿的学术和产业思考。
作为在机器人行业投资最早、布局最广的早期基金,深耕机器人行业多年,蓝驰创投支持并见证了高仙机器人、智元机器人、银河通用机器人、万勋科技、程天科技等优质公司的创新和发展,也积累了对机器人产业的深入洞察与思考。通过这场论坛,蓝驰创投希望为学界、产业带来关于创业与投资的更多视角。
参与本次论坛的嘉宾包括:蓝驰创投合伙人曹巍、北京大学前沿计算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大-银河通用具身智能联合实验室主任,智源学者王鹤博士、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博雅助理教授,北大超平面实验室负责人,北大-智元机器人联合实验室负责人董豪博士、中山大学副教授,鹏城具身所双聘研究员梁小丹博士、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杨耀东博士、万勋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峥博士、均胜电子副总裁郭继舜。
曹巍在“投资视角下的通用机器人&具身智能趋势和变化” 为主题的开幕演讲中表示,蓝驰创投始终围绕着创新技术及重要产业变化趋势持续在机器人领域深耕,在过去8年中已投资十余家优质机器人创新公司,投资规模早已达到十亿量级。
曹巍表示,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在迎来一个新的黄金时代。首先,中国拥有完善的产业生态来孵化和推动全球领先的机器人公司;同时,底层技术的快速进步推动着机器人能力的提升和应用场景的拓展;更重要的是,多模态大模型正在赋能机器人进入新时代,机器人在大模型加持下,任务处理能力实现全面超越,正在打开更多应用场景。
蓝驰创投在持续的深耕中认识到,通用机器人本体快速迭代,已经接近商用水平,其落地节奏将主要由能力边界、场景及任务特点决定。B端在简单场景、简单任务的环节更容易落地,而C端对机器人的安全、成本、交互和作业泛化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通用机器人及人形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是巨大的,但需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客观规律,循序渐进地解锁机器人的能力。
王鹤博士在“具身大模型机器人的跨行业应用”演讲中表示,相比强调机器人的“人形”,“通用”的概念更为本质,市场真正的需求是在各种场景、任务中都通用的机器人。银河通用机器人推出的第一代具身大模型机器人——盖博特(Galbot)在多模态大模型与泛化具身技能的加持下,能进行智能人机交互并自主完成一系列泛化操作,可以应用在汽车、零售等多个产业中。
北京大学前沿计算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大-银河通用具身智能联合实验室主任,智源学者王鹤博士
在“具身智能技术趋势分析”中,董豪博士基于前沿研究做出了以下判断:首先,创业公司和科技巨头的技术路线会很快收敛到同时使用真实数据和仿真数据;同时,端到端模型是明确趋势,否则模型无法支撑未来更加复杂的任务。而Real2Sim2Real过拟合到局部任务可以提升落地成功率。不过基础物理仿需要有较大突破,才能提升仿真学习有效性、以助于真正的落地应用。对产业而言,开源硬件和软件将会百花齐放,仿真和实采技术会收敛到几个平台,技术平权时代也将到来。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博雅助理教授,北大超平面实验室负责人,北大-智元机器人联合实验室负责人董豪博士
梁小丹博士在“从多模态大模型到具身物理世界”的主题演讲中提出,现有的模型依赖网络数据,空间感知能力弱。通用具身智能的三大要素包括:百亿级统一数据、高保真仿真平台和多模态具身大模型。基于当前的问题,鹏城具身所做出了几项举措:开源了全球最大规模数据集ARIO、机器人模拟器InfiniteWorld Simulator、以及通用导航大模型MapGPT和首个机器人操纵世界模型PIVOT-R。
中山大学副教授,鹏城具身所双聘研究员梁小丹博士
在“基于强化学习的可信赖灵巧操作”演讲中,杨耀东博士表示,任务能力是具身智能落地的关键,而目前仅能做简单抓取,还未实现灵巧操作、使用工具,而具有强灵巧型、泛化性、鲁棒性的强化学习,正在成为灵巧操作的解决方案。强化学习应用需要仿真数据训练和真机虚实迁移,如果想实现通用,首先要设计有效的奖励函数结构,来触发强化学习的Scaling Law;其次要对基于物理反馈的虚实对齐技术进行进一步研究。
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助理教授、
博士生导师杨耀东博士
在“从实验室到现实世界:通用与具身智能的创新与产业化”圆桌论坛环节,曹巍担任主持人,与王鹤博士、董豪博士、万勋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峥博士、均胜电子副总裁郭继舜展开讨论。
在技术突破层面,具身智能领域在过去几年突破巨大。王鹤博士认为,本体、数据、大脑、小脑组成了通用机器人的框架,具身智能基于合成数据实现大小脑联合是重要的研究方向。董豪博士表示,以前工业机器人追求绝对精度,在大模型时代到来之后,硬件的设计思路被改变,灵巧性得到更多重视。王峥博士表示,在机器人本体整体路线趋同的大背景下,电机关节层面的底层创新,或许会带来新的机会。
在应用落地层面,郭继舜表示,当前机器人在产业中的落地仍然有重复精度、生产节拍、稳定性等问题亟待解决,但若想在将来应对劳动力短缺问题,人形、半人形机器人在产业的落地已迫在眉睫。从产业端视角出发,郭继舜建议创业公司“完成胜过完美”,尽快找到合适的产线和场景,打磨生产节拍和准确率,让机器人真正开始解决人类刚需问题的实践。
圆桌论坛还探讨了行业热议的出海话题。几位嘉宾表示,国内外通用机器人和具身智能技术没有代差,未来更重要的是如何针对场景需求更高效地产品落地的问题。因此,中国机器人产品的出海具备很强的优势,基于工程师红利、已被验证的产品形态和落地案例,中国机器人在海外市场的发展未来可期。
蓝驰创投持续关注在底层技术方面有长期积累和深刻理解产业需求的机器人创业者,帮助创业者实现从技术到产品再到销售的商业闭环。在未来,蓝驰创投将继续发挥深耕于通用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的优势,与创业者共同开启机器人时代的新篇章。
“要向上卷,不要向下卷;要做就做中国创造、全球领先。”曹巍总结道,蓝驰创投持续寻找、支持能重新定义“机器人”的创变者,希望与产学研一道,创造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