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DIY美食在小区里摆摊,感叹“揾钱艰难”
酷指数:★★★★
在去年暑假摆摊大获成功之后,小学毕业生墨墨兴奋地开始今年暑假的“生意”。她主动跟妈妈提出要自掏腰包、自负盈亏,妈妈朱女士也欣然支持。
墨墨决定摆卖冰粉、钵仔糕,并全程亲力亲为,从选原材料、下单、自己动手DIY冰粉,包装、定价、设计和打印宣传海报,用了大约一周的准备时间,在7月22日正式摆摊。
“我们在小区里摆摊,我和弟弟两人当老板,但是一晚上只卖出一根1.5元的钵仔糕棒棒糖,其他的全都没卖掉,带回家自己吃了。”墨墨告诉记者,语气透露出一点失落。在今年7月,墨墨和弟弟一共出摊4次,都是只卖出钵仔糕棒棒糖,凉粉没有卖出过一份,墨墨不禁发出“赚钱可真难啊”的感叹。
墨墨说,去年暑假,她和弟弟在小区里卖青蛙,穿上青蛙服装、戴上青蛙头套“卖崽”——青蛙玩具,第一个晚上就卖出了45元,然后就持续了一个月左右时间,大概出摊十几次,赚到一点零花钱。
“去年摆摊,我一开始是不同意的,因为大热天穿着青蛙道具服装,怕她中暑了。但没想到,她爸爸和两个孩子‘统一战线’。为了考验她是不是三分钟热度,我让她做了前期的‘市场调研’,比如晚上出去溜达看看周边有没有别人在卖,卖多少钱,哪里人流量大;让她进行成本计算,在各种平台上比价,记录,看卖出多少可以回本。然后让她自己在平台下单,进行道具准备,全程按照她的想法去操办。而弟弟在姐姐摆摊时亦全程当帮手,没有喊苦喊累。”妈妈朱女士告诉新快报记者。
由于今年摆摊的“业绩”并不理想,墨墨进行了总结,她认为第一天是地点选得不好,后来换了地点,有些小朋友想购买冰粉但家长不同意,“估计是担心食品问题,我决定明年暑假换别的种类来摆卖。”墨墨总结道。
朱女士表示,平时墨墨在家就喜欢进厨房,煮面条、做凉粉、煎手抓饼等,这次她提出要卖冰粉,还自己上网看视频进行学习。“其实味道还可以,但家长会担心卫生不过关,今年得到的教训就是,她目前还不适合卖自己DIY的食品。我也给她提了意见,比如产品太烦琐重点不突出,宣传海报不够明显,脸皮不够厚没有去跟路过的小朋友兜售……我也建议她反思一下哪些方面没做好,也鼓励她不要轻言放弃,如果坚持一段时间还是不好卖,那至少得出一个经验,就是这个项目不适合你。”朱女士告诉新快报记者,到生活中体验才是最好的学习,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很好的学习和体验,比是否赚到钱更重要。
到特殊学校当助教,感悟平凡中的不平凡
酷指数:★★★
今年暑假,在华师附中国际部就读的陈可馨到了湛江一所特殊学校支教,度过了难忘的10天时间。
“因为我是国际部的学生,我原本的想法是利用假期,用我的英语帮到山区的学生。但由于最终联系到的是一所特殊学校,我的专业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尽管如此,我这个暑假有了很不一样的收获。”陈可馨告诉记者,因为他们这次的支教主题叫作“观察”。
陈可馨回忆道,她和同伴“米歇尔”两个女生到了学校后,刚开始的主要任务是跟着老师管理学生的午休、午餐。后来,熟悉了流程之后,她们选择八年级学生作为观察对象,旁听他们的课程。陈可馨告诉新快报记者:“这所学校有小学一年级到八年级的学生,他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语言能力或者专业能力,而是耐心的帮助。”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里的老师特别有毅力、有韧性,这些特殊学生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比如学会排队、叠被子、过马路,都让老师非常有成就感。这些学生会一遍遍去重复某种技能,而老师们也会一遍又一遍地去教导他们。这让我感悟到了人生的意义——或许这一点点积累的过程,正是我们所追寻的,而不是某一个结果。”
在这次暑假支教中,陈可馨还收获到了一些意外的惊喜——学习到一些生活技能。“这是我第一次住宿,而我的同伴‘米歇尔’从小到大住宿,因此我跟着她学会了很多,比如自己做饭、洗衣服。”陈可馨自嘲道:“作为一个高中生,不会这些生活技能听起来是比较蠢,但我确实是一点点学起,以前在家里也想尝试做饭,但对明火有恐惧。如今,我能克服恐惧,做到了很多以前做不到的事情。”
“我觉得这次暑假实践,让我过得很充实,也比较有意义。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假期应该让自己多出去走走。”陈可馨说。
暑假可以怎么过?
听听专业人士的说法
1
假期应该出去行万里路
“功夫骑士”创始人、北京奥运火炬手王卫介绍说,今年暑假,他组织了“广京大穿越”骑行活动,一方面是出于自己本身是一个骑行爱好者,他坚持骑行20年,从广州到北京他自己就骑了七次;另一方面他认为,青少年通过挑战1000公里骑行可以磨砺意志力,提高自控力。而且,骑行看中国,让孩子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各地历史文化。“从2018年开始,我在假期带着学生团出去骑行,希望达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目的。其中广京大穿越组织了两次,沿途打卡的地点串联起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路途上的所见所闻对孩子了解中国、了解自我都是一种成长。”
关于骑行安全,王卫介绍说,组织户外骑行,安全必定是放在首位,特别是广州到北京这样长距离的骑行,在出发前需要进行若干次的骑行训练和安全骑行事项培训;路线的选择上,尽量选择道路宽敞的路段,还有一些美丽乡镇道路等,另外活动中还组织专业的骑行领队护航骑行分队。此外,骑行速度不能太快,按码表大概时速在15到22公里之间,还有每骑一小时,就停下来补给等。
王卫说,出于安全保障,骑行队伍有后勤汽车、大巴车跟着,如果学生实在没法坚持可以上车休息。“我跟他们说,如果1000公里你骑不了,你骑800公里、600公里,你都已经遥遥领先了。今年暑假,还有十几个家长想给孩子报名,但孩子不敢参加。害怕吃苦、害怕挑战,所以敢于踏出这一步已经非常了不起。”
王卫认为,学生们在假期除了参加补课,更应该去行万里路,周游中国。“你是坐火车当背包客也行,跟家长自驾游也没问题,应该去了解大中国、大自然,从而在青春成长期塑造一定的价值观,而不是总待着家里玩游戏。”王卫说,他鼓励学生利用假期行万里路,什么方式更好呢?他认为,“走路太慢,开车太快,骑单车刚刚好。”
2
让“读书”和“实践”相促相融
广东省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教育学院冯增俊教授认为,在暑假期间参加实践活动,对青少年来说有着深远的意义和重要性。
“青少年从围绕暑期补习班打转,到进行一定的社会实践,这是非常正确的转变。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参加社会实践,对于青少年对课本知识的理解非常重要。”在冯增俊看来,以前很多家长暑期只盯着补习,只盯着读书,对青少年发展没有太多好处,“校外实践能促进青少年智力发展以及思想文化的提升,并能反过来促进一般知识的学习。”
不过,冯增俊教授认为,“暑期996式补课”的情况并不少见,导致青少年放假比上学还要累,但立刻改变这种补习内卷的情况并不太容易。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现在青少年在校园里接受着系统的知识教育,但是在真实社会环境中面对问题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甚至很难适应,因此提前进行一定的社会实践,让“读书”和“实践”相促相融,促进青少年心理上的成长和生活中的体验。对于青少年来说,通过参加社会实践,他们可以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而为今后进入社会打下基础。同时,社会实践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增强自信心,从而应对未来更多的变化和挑战。
■采写:新快报记者 谢源源 梁燕芬